在教育問題上,幾乎所有家長的出發點都是愛孩子,想對孩子好,但卻在表現形式上感到迷茫,不懂得把控愛的分寸感,結果就會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建立產生傷害。愛得有分寸感,不過度,孩子才會有分寸感,會自我控制,反而自覺。
很多家長聽到“自由”這個觀念時會大吃一驚:給自由,那孩子不就無法無天了?
對“愛”的恐懼就是對自由的恐懼,直接的反應就是對兒童自由意志的剝奪,典型方式是包辦、控制和嚴厲管制。“溺愛”不是“太多的愛”,而是“太多的打著愛的旗號的控制和包辦。”
給孩子自由,不是對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著你需要給孩子“三權”:選擇權、嘗試權、犯錯誤權。怕孩子犯錯誤,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來做,孩子一旦失敗就大加指責,這樣的家長,就是強權家長。
“溺愛”是一種“反愛”,它會剝奪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這就是為什么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沒主見、窩里橫等。
孩子吃飯灑了一點湯,走路摔了跤,不小心打碎了一個杯子,喝水嗆了一下,或者鞋子穿反了,關門聲音大了點……凡是一個孩子生活中的內容,幾乎都伴隨著“慢點”“注意點”“小心點”之類的提醒。
我們的習俗是過度表達關心,否則會被認為是冷漠。但請誠實地想一想,當我們提醒別人“慢點”或“小心”時,是針對認為對方需要提醒,還是更多地為了表示我們在關心對方?的禮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說點什么和做點什么,而是得體和有分寸,以讓對方感覺有用或舒服為原則。
愛孩子離不開對他心理的體貼。向孩子表達過度關心,造成孩子尷尬,繼而會引發孩子的不愉快情緒。所以,無所謂的小事,視而不見,不讓孩子難為情。
孩子將來會不會亂花錢,關鍵在兩點:一是家長的榜樣做得如何;二是他內心有沒有物質上的匱乏感。心理健康的孩子總會得體地處理一切生活問題,內心豐盈的孩子不會對亂花錢上癮。
錢是為生活而服務的,不要把節儉當成生活的要原則。過度節約實質上就是過度看重錢,這是一種內在匱乏感的表現,如果家長過度節儉,恐怕孩子將來會形成吝嗇的毛病,或者因為從小形成匱乏感,對物質反而有很大的貪欲。
如果家長在生活中沒有表現出對金錢的崇拜和追逐,而僅僅是當作生活的一種工具,那么孩子也會學著家長的樣子去處理與金錢的關系。讓孩子內心擁有豐足感,他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和安全感。
無論都市或鄉村,貧窮或富有,高官或平民,你都可以把的教育送給孩子——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親自做出良好的表率——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給孩子的禮物,也是孩子生命中得到的美饋贈。
————— End —————
AR奇幻斑斑——動物歡樂島涂畫書
動物歡樂島涂畫書是一套專為3歲以上兒童打造,融學習、娛樂、藝術創造為一體的AR英語早教涂畫書。將孩子的繪畫作品通過AR技術呈現立體、生動的畫面,為孩子學習英語單詞及短句提供了生動、易記的場景;有聲有色還原孩子作品與孩子互動,鍛煉孩子涂色能力,幫助孩子促進右腦發育。情景小游戲配合連線、填充畫面等游戲,增加涂畫書的趣味性;脫卡功能及同屏互動功能激發孩子創造力,促進視、聽、說、觸、想多感官學習,全方位激發孩子語言、繪畫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