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連鎖餐飲的優勢在于無論身在哪家店,都能吃到相同的味道。這也是連鎖餐飲異軍突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要歸功于廚房的功勞。傳統餐飲店模式,一個大型店需要5個選菜工,3個采購;而在廚房總部,只需要3個總采購,20個左右選菜工,能節約大約100人。除能節約人力成本外,由于統一采購,還能大規模降低采購成本。廚房的好處就是通過集中規模采購、集約生產來實現菜品的質優價廉,在需求量增大的情況下,采購量增長相當可觀。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形成集約化、標準化的操作模式,廚房對原料采購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品牌原料不僅能夠支持穩定的供應,良好的物流體系能更好地支持原料的新鮮與安全。集約采購將能帶來廚房深化發展的機遇。廚房為支持原料質量的穩定,良好方式是建立原料基地或定點品牌供應企業。擁有了自己的原料生產基地和廠家,在原輔料達到規范的前提下,產品才有統一的支持,產品質量才可能達到穩定一致。廚房從采購到加工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甚至對原料的冷凍程度、排骨中骨與肉的比例等都有具體規定。對于一些特殊產品,可以指定廠家進行定制。由于進貨量大,廚房可以對原料的規格標準、質量要求、運送方式等做出全面規定,支持原料新鮮好,為生產制作統一好的菜品提供前期支持。集約化采購對餐飲工業化發展推動作用明顯,企業合作互惠互利。
它為廚房帶來的還有成本的降低,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一方面是原料成本,廚房通過大批量進貨減少中間環節,使產品具有價格優勢。集中加工提高了原料綜合利用能力,邊角余料可以通過再加工進行使用,減少浪費,從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人力資源成本,廚房的設置,使經營點縮小后廚面積或取消了自有廚房,不僅可以改善環境,而且還擴大了一線店堂面積,減少勤雜人員。例如,某一連鎖餐飲企業,沒有建立廚房之前,每個分店后廚至少要有8人,如開10家分店共需80人。廚房的員工約30人,平均到各店,單個連鎖店的后廚只有4-5人,有效節約了人力資源的成本。建立廚房,實行統一原料采購、加工、配送,精簡了復雜的初加工操作,操作崗位單純化,有利于提高餐飲業標準化、工業化程度,是餐飲業實現規范化經營的必要條件,只有這樣才能在**規模基礎上產出規模效益,讓家庭廚房勞動社會化,更科學地保護市民餐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