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快收和菜鳥驛站都是做快遞代收發業務的,而兩者在代收發項目上是大同小異,都能完成基本的代收發業務,菜鳥驛站的軟件系統響應速度更好一點,但就是隨時面臨著取締的風險。一方面是包裹量不足時,菜鳥會進行取締,另一方面,投訴帶來的保證金不足,系統也會進行關閉。
熊貓快收和菜鳥驛站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后期的運營方面。
菜鳥驛站的設立之初是解決天貓、淘寶的包裹問題,更專注于快遞代收點的包裹抽成,而熊貓快收是為了幫助解決快遞代收點門店的包裹代收發的同時,發展包裹后市場流量。
比如:常見的線下門店副業、拼團業務,在服務小區居民的同時,為居民帶來實惠及方便。在這基礎上為快遞代收門店帶來流量變現營收。
而要實現后期的流量變現業務,這就要求門店與小區住戶處理好關系,也就要求熊貓快收門店不僅在包裹代收方面的服務質量,同時,也要注重客戶的服務維護,為客戶能帶來優惠及便利。
菜鳥驛站的區域合伙人的擁有權限不足,門店的控制權還是在總部方面。熊貓快收采用的是區域合伙人的方式去開拓站點,由于各個地區的狀況不同,就需要區域合伙人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運營方案,同時,總部對區域合伙人有絕對的授權,也就是當前區域的政策及門店直接由區域合伙人管理,擁有當前區域的決定話語權,不管是對于快遞公司的對接方面,還是在后期的拼團、副業的成本,都能通過門店數量及覆蓋區域的人群量來為門店爭取更大的腰包不瘦。
如今,熊貓快收的門店規模也達到6萬多家,規模也能與菜鳥驛站進行抗衡,同時,運營模式多種多樣,有些是快遞公司聯合體,共同開拓門店,將快遞員都下放到門店,減少快遞員由于時間問題配送風險,同時,開展門店副業。不僅減輕了快遞員的工作強度,還提高了當前區域各大快遞公司的簽收率,實現了共同腰包不瘦。有些區域采用降加盟費的方式,通過門店的客流量來對接供應鏈,以量多去談商品的低價格,以市場的同等價格或更低價格為門店供貨。門店不僅能拿到快遞的包裹抽成,同時,也能低價獲取到商品,實現了合伙人、門店的共同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