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不少愛吃鴨脖子的武漢市民發現,街頭小店賣的鴨脖子,顏色由紅彤彤變成了淡肉色,一點都不辣了。多年來以“辣”聞名的武漢鴨脖,緣何在口味上出現了變化?
昨日,記者在改造后的新精武鴨脖一條街看到,不少店面窗口擺出的鴨脖子除了“特辣”、“微辣”,還增添了一種“不辣”口味。在王松林、可可、味等店面,都能買到這種清淡口味的鴨脖子。正在購買的市民林女士說,上周已經來買過一次,不僅顏色上不再紅得發亮,味道也不辣了,更能帶出鹵料的香味。“鴨脖子的口味本來就不應該只追求辣。”精武鴨脖總經理丁衛國表示,以往的武漢鴨脖總是追求奇辣無比、辣得流眼淚、辣得受不了,甚至一些品牌為了比拼誰家的口味更辣,在鹵制鴨脖、鴨翅等產品時過量添加“辣椒精”、“辣椒素”等食品添加劑,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味鴨脖一位負責人介紹,改變口味源于一次偶然的經歷。過年時他請外地朋友在餐館吃飯,特意點了一盤號稱“變態辣”的鴨脖,原以為大家會喜歡,沒想到朋友們把鴨脖在茶水里涮一涮再吃,他這才發覺鴨脖應該適應更多人的口味。
在業內人士看來,鴨脖子口味向清淡轉型,有利于鴨脖產業向更寬泛的方面發展。漢口精武負責人表示,辣鴨脖是“下酒菜”,但如果要大力發展包裝食品、休閑食品,就必須適應多種多樣的消費者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