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衣市場進入成長期,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于是廣告大戰電閃雷鳴“時尚內衣”等新名詞迭出。有大批的企業倒下,同時也有大批的企業涌入,整個行業出現一種混沌的狀態。內衣市場應該怎樣走,我們看看那專職研討會的建議。
上海內衣前不久召開了一場“內衣市場導向”研討會,期望通過研討和宣傳,提高消費者的鑒別能力,做到理性消費。
保健衛生要素不可缺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陳南梁教授說,從服裝衛生學角度來看,服裝應有好的氣候調節能力,人體軀干皮膚與衣服里層之間的溫度維持在32攝氏度左右、濕度在50%、氣流為25厘米秒左右,是的;服裝應該能保體和皮膚不受外部和內部污染,防止機械外力和有害藥品的危害;服裝還要適合身體活動,支持人體行動的自由。
內衣要具有輔助體溫調節的作用,能吸汗、吸附分泌物及外界臟物,并具有適應人體活動的彈性。一般地說,針織品好于機織品,天然纖維好于纖維。此外,內衣的染整可能會附帶有害物質,如甲醛、偶氮染料、有害金屬、五苯酚、等,這也是人們需要關注的。
內衣面料選購有誤區
除了價格、款式之外,新面料成了內衣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上海三槍集團副總經理王衛民介紹,目前,國內在內衣特別是秋冬季內衣領域里,產品主要使用的新原料有:全棉(包括長絨棉、絲光棉、彩棉等)、毛(主要是精紡和絲光兩種處理方法)、粘膠纖維(包括天絲、木代爾等)、改性尼龍、改性腈綸、改性滌綸(如中空、異型截面)、萊卡彈性纖維,或由上述纖維混紡而成等。
在市場上,有幾個關于面料的誤區應該避免。比如,為了改善織物手感,大量使用木代爾等人造纖維。但是,木代爾的缺點是起毛起球嚴重,目前市場上只有少數幾個品牌能過關。事實上,要使這一纖維能發揮出既有彈性又不緊繃,既能簡單伸展又能久不變形的特點,還需要完善的工藝。
不要被概念炒作蒙蔽
隨著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對內衣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面料上,要求滑爽、透氣、輕薄、柔軟、富有彈性、綠色等,而在功能上,則要求*防臭、抗紫外線、導濕排汗、智能形態記憶、感應環境溫度,以及天然物質滲入皮層的保健功能和遠紅外保健功能等。
上海內衣理事長蘇壽南提醒說,一些廠商利用人們求新、求美的心理,搞了許多夸大不實之詞,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就像“保暖內衣”,靠炒作“概念”旺了兩三年,到了2000年,近300元一套的“保暖內衣”跌到三四十元,很快成了強弩之末。
蘇壽南說,我一直提倡理性消費,尤其要注重產品的性能價格比。現在,內衣市場上假貨不少。上海內衣正在向總局申報集體商標,經核準注冊以后,該會會員生產的產品,可以同時使用企業商標和協會集體商標。今后,對有內衣集體商標標志的產品,消費者就可以放心選購。
現在的消費者不但具有自我保護意識,對廣告也具有的抵抗力,因此內衣企業要想在競爭中攻城略地,做好產品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