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 —— “太”為,“和”為諧調,“太和”衣寓意一種圓滿的生活方式。
“TAHAN” —— “太和”的法語發音,源自時尚之都的中國貴族享受女裝品牌,在吸引外來精華之后,以中國人自己的審美觀營造著獨立自信的新女性形象,五個挺拔的字母詮釋著新女人的獨立生活。
20世紀80年代,人們正逐步地從沉悶的政治生活中擺脫,嘗試著隨著經濟發展帶來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服裝作為生活的重要內容嚴重滯后。在那個年代,服裝只有兩類,一類是款式單調的出奇的廉價成衣,多為工作服、軍裝等等;另一類是渴望個性的人在裁縫店訂做的衣服,靈感來自電影、雜志,由于模仿不當,制作粗糙。這些服裝往往被視做奇裝異服,如流行一時的很大褲腳的“喇叭褲”。人們急切地需要從制服和軍裝中解放自己。
1989年,年輕的丁鳳蘭發現了市場的機會,創辦了太和服裝廠,大膽聘用年輕的設計師為公司設計服裝,這些服裝款式清新、做工精細、價格適中,很快地熱炒一時。隨著資本的增長,太和派出設計精英到國外學習,并聘請法國、日本的名師為太和設計。其它公司也紛紛效仿,90年代初期,中國出現了自己的 “時裝”概念。丁鳳蘭為中國開創了名師設計的成衣業,是真正徹底改變中國服裝業的人。
這種改變給太和帶來了驚人的流水。1994年,太和成為國內早的專職服裝集團。與別的服裝制造商不同的是,太和在完成積累后,拋開了服裝上 “Design By France”法國概念,提出了“吸收不模仿、跟隨不盲從、發我為主”的設計思路,提出之初,前衛大膽的款型為時髦女性跟從。96年,太和銷售額與凈資產已經雙雙過億。98年,太和TAHAN被《時報》評為“中國女裝”,太和的“中國時尚”引起眾多歐美同行的深厚興趣,太和沉浸于發展的個高峰。
然而設計的過于很前在世紀之交使太和品牌陷入了困境,品牌的忠實消費群已人到中年,無法接受太和的不間斷設計創新;而在品牌創新上的滯后,已成長起來的80年代生人,在接受的資訊中并未將“TAHAN”納入其時尚生活方式,認可款式的人不認可品牌。和許許多多百年一樣,太和進入了周期性的困頓,如40年代的夏奈爾、60年代的CD。
進入21世紀,反省之后的太和開始了品牌革新,在產品上她派遣主要設計師到英國進修,聘請了日本設計人員,國圖在其夸張、浪漫的風格中注入新的嚴謹與典雅,在款式上有所回歸。同時收購了《中外服飾》雜志,將其變成為《TAHAN》,以全方位的時尚生活介紹,營造屬于太和的現代生活方式,在品牌文化中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力圖在“創造消費”上吸引眾多的追隨者,將時髦變為時尚,不再形成獨立獨行的局面。
喚起溫馨的回憶,在浪漫風格與傳統典雅中尋求結合,太和TAHAN在世紀初駐足反省之后,力圖營造全新的、中國化的時尚女性形象,成為中國人自己的貴族享受女裝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