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華網報道了農村山寨食品多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由于樂旗派綠豆酥已經走入市場多個年頭,現已發展為行業數一數二的綠豆酥連鎖加盟企業,也一直為各種山寨樂旗派綠豆酥所擾。現小編與大家分享宋殿華先生關于山寨食品的一些見解,希望食品行業、食品安全能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嘮了一會兒,老板慢慢告訴記者,“啃德雞”、“營養直線”、“康帥傅”、“匯原果汁”這些山寨產品出自河南、河北交界帶的一些小工廠和小作坊,在農村比較好賣,大都選擇在廟會上拿出來銷售,門店內一般都不會出售。這類食品從包裝上與一些正規產品高度相仿,往往只是一字之差,如果不逐字查看很難辨別出來。(4月13日 新華網)
山寨食品泛濫農村市場,一是農村消費者對山寨食品安全認識不足、疏于防范,在包裝上往往只有一字之差,讓人很難鑒別、防不勝防。有的消費者明知是山寨食品,為滿足對食品的消費需求而貪圖便宜;二是由于農村點多面廣易形成監管死角和盲區,在城鎮只能偷偷賣的山寨食品到農村可以堂而皇之的走村串巷、登堂入室,成為食品監管中的薄弱環節;三是管理部門職能交叉、權責不清,、質監、農委等部門都在管,也都沒有管,易形成監管真空。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來回“踢皮球”;四是監管部門將山寨食品企業做為創收對象,執法人員每天目標就是想著如何去完成罰款,形成了執法人員與山寨食品企業相互依賴的寄生關系,從根上鏟除黑心的山寨食品企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從而走進了“養魚執法”的怪圈,更助長了山寨食品企業的發展。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山寨食品肆虐農村市場的背后是**的驅使,筆者認為:先,要做好山寨食品的源頭控制,加大對山寨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并施以重典,斬斷山寨食品背后的黑色利益鏈條;其次,要明確監管部門職責、賞罰分明,形成監管的長效機制,使執法人員真正能奉公執法,加大山寨食品的查處和打擊力度;,要利用各種媒體加強山寨食品危害的宣傳,教育人們自覺抵制消費山寨食品,發動全社會力量進行監督,形成對山寨食品圍攻和人人喊打的局面,使山寨食品無容身之地,人們的身體健康才能得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