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拍攝中常用的布燈手法
明暗對比法:明暗對比的布光手法就是通過控制色調的層次、色調的區分、陰影的結構和各個平面的亮度,使畫面的層次感明顯,以此來表現立體感。由于這種布光方式在微電影中十分常用,層次十分鮮明,會使受眾感受到,這是刻意營造的效果。這種布光手法具體要看被拍攝主題,和拍攝場景。假定被拍攝主題為男性,場景在室,窗戶前。那么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自然光源,從窗戶射入的光為背景光,亮度較高的話,這時人物為逆光,在攝像機里人物就只有一個輪廓。我們可以在人物的側面左邊或者右邊的四十五度處放置一盞輔燈,把人物的側面細節從暗面提亮。但這盞輔燈不可太亮,略微提亮便可。然后在人物的正面加一盞主燈,一般是在輔燈的另外一邊,主燈亮度不得高過窗外光源的亮度,這樣即可提亮人物的面部,同時與輔燈照亮的部位形成一個層次對比。然后加上頂光,眼神光。具體化人物細節。層次更加鮮明。
剪影法:剪影法就是完全逆光的拍攝,這種拍攝手法使得畫面黑白分明,它側重于主體的輪廓,使畫面極具裝飾效果,但是被拍攝主體的表面、顏色、影調等完全被淹沒。(如圖四)這種布光手法在微電影中是很常見的,人物在屏幕上只能顯示出一個輪廓,沒有任何細節。無論是室拍攝還是室外拍攝都很容易達成。在室外只需要人物處于逆光狀態下拍攝即可。在室則是一盞燈光放在與攝像機相對的方向照明被拍攝主體即可。
平光法:這種布光手不注重被拍攝主體的立體感,光線與攝像機平行,并從同一方向照明被拍攝主體。平光營造出的是一種平淡的二度空間的效果,主要表現的是被拍攝主體的圖案和表面細節,幾乎沒有陰影。這種手法在新聞訪談節目中最常使用,微電影拍攝中運用的較少。平光法的布燈方法是,一盞主燈在攝像機位置照明被拍攝主體,另一盞輔助燈在被拍攝主體的左右側面45度照明,讓被拍攝主體有些許明暗對比,然后在兩盞平光燈的基礎上再加上一盞背景燈和一盞頂燈。這兩盞燈的作用是,背景燈能讓人物與背景區別開,頂燈能讓人物輪廓和細節更加清晰。
照明中的變化是很大的,燈光師需要考慮很多方面。首先是光比,微電影需要營造什么樣的畫面情調,光比高或者光比低直接決定了畫面的情調。其次是光線照射的方向與角度,不同的方向與角度照射的光線,對人物的造型有決定性的影響。再次是光線的顏色,冷色調的主燈照明與暖色調的主燈照明營造出的畫面也完全不同。暖色調的燈光照明能營造出溫暖,歡快的畫面,而冷色調的燈光照明營造出的是壓抑神秘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