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魚舫火鍋主營創新綠色重慶火鍋!坐落在海淀區藍靛廠今夕園的上魚舫(金源店),于3月27日正式營業,是上魚舫在北京的第12家店,主營創新綠色重慶火鍋。——古道蒼松嫌路遠,綠林深處菌湯鮮。魚娘妙手治魚湯,引得天子上魚舫。據說這四句就是上魚舫的縮寫。
“上魚舫”,是皇帝在江邊漁船上吃的魚火鍋,因此上魚舫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清乾隆年間,乾隆帝下江南,出行數十天,乾隆出宮一路獵奇心理難以得到滿足,獨坐龍船之中,索然無味,一連數天食欲不振,興致全無,一天,船行至一僻靜江邊,急聞江上傳來一陣悠揚的漁歌。細聽之下,只聽魚舫上的漁夫唱到: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談話之間,急聞一陣異香傳來,不由得讓人唇舌欲動。乾隆即問左右,此香味來自何方?和紳忙派人前去打探,差人探明后回報說:江邊有一魚娘陳氏,祖籍巴渝,自小在江邊長大,善烹制河中魚鮮,過往客商都慕名前來品嘗。因為人太多將船舷都踩破了,只好用鐵皮把船舷包了起來。
此時的乾隆被船上飄來的異香所吸引,數天來的胃口被打開,已顧不得九五之尊的身份帶著紀曉嵐等上了魚舫。魚娘所烹制的魚火鍋使乾隆大汗淋漓,直呼:“快哉,朕自小在宮中長大,卻重來沒有什么膳食讓朕吃得如此酣暢,大快朵頤。”遂令紀曉嵐、和紳在七漿內(船漿劃動七下)以此情此景呤詩助興,便有了《紀曉嵐、上魚舫、六漿》詩云:一鍋魚肴值幾錢,上得魚舫動天顏。鐵做船舷來爭食,半買君恩半買鮮。《和紳、上魚舫、六漿詩》詩云:花自飄少水自流,河舫魚鮮貫頭籌。高官富賈竟相問,一片龍恩在魚舫。
乾隆也一時興起,令人取來文房四寶,即興提下了“魚娘妙手制魚湯,引得天子上魚舫”乾隆大笑,多日的舟車勞頓在這一刻間消失怠盡了,只留下了一身簡單,一抹余香。當地百姓感念乾隆皇帝上魚舫這件事,便將乾隆登上的船命名為“上魚舫”魚娘也掛上了“上魚舫”的旗幟以招攬天下客商。沒過幾載,魚娘夫婦衣錦還鄉,在重慶瓷器口臨江創辦了“上魚舫”火鍋樓,生意十分紅旺。乾隆在做七十大壽舉辦“千叟宴”不遠千里招魚娘夫婦進京烹制魚鮮,和紀曉嵐、和紳等感懷舊事。歲月悠悠,俯仰之間君臣無不感懷涕少。上魚舫的金字招牌便有此而來。
在上魚舫吃火鍋講究的是一湯、二涮、三鍋底。
一湯:上魚舫湯是采用云、貴、川深山里的野山菌和農家散養的老母雞、豬棒骨為原料經特殊加工的滋補湯,充分支持了野山菌的營養成分,湯呈黑褐色,喝的時候散上點蔥花,湯的鮮味與蔥的香味互補交融,讓湯更加的鮮香無比。據說此湯具有滋補養顏、開胃健脾、抗疲勞、抗衰老、增強抵抗力、提高免疫力等特殊效果,在吃火鍋的時候配上此湯還可*。
二涮:綠色毛肚、特色鮮鴨腸、丸子類、滑類、南營羊肉、豆花等這些都屬于上魚舫的特色涮菜。
長江江團:采用長江里生長的,水質無污染的魚,此魚肉身呈白色,少鱗,嘴旁有少許胡須,長的像老鼠,此魚吃起來肉質細嫩,無任何腥味,據說營養價值也是相當的豐富。
滑類:純手工制作的蝦滑、牛肉滑、魚滑,據說是經過手工上千次的捶打,使動物肉制品相互之間產生粘性,不含淀粉,而富有彈性。吃起來口感嫩滑爽口。
豆花:是餐廳自制的豆花,不添加任何添加劑,配上特色麻辣小料相當靠譜。
三鍋底:上魚舫的特色鍋底魚鍋系列、一次性革命鴛鴦鍋底和重慶燒雞公。魚鍋系列又分為香辣魚鍋、鴛鴦魚鍋、踏青綠源魚鍋(微辣)、木瓜養顏魚鍋(咸鮮)。魚鍋為現場操作,魚現場腌制3分鐘,用自制腌魚料及自制料酒淹泡;魚鍋配沾魚小料一碗,風味具有一格。一次性革命鴛鴦鍋,為上魚舫國內推翻傳統,鍋底為一次性,既衛生又營養,更放心。采用的多種尊貴香料當著客人的面,根據南北客人的口味現場調制,采用清油,加入上等高湯,攻克了傳統火鍋的重油高脂,麻辣干燥,藥味太重的缺點。是上魚舫特點的招牌鍋。重慶燒雞公選用農家散養鮮活柴雞,加入自行研制的**調料等二十余種香料,用自創手法煨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