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在習誦《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等古代童蒙教材,很多家長也熱衷于讓孩子們背誦《論語》、《孟子》等先秦哲人的著作。在教師和大人們的導引下,兒童在學習古代經典方面正下著苦功夫。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動輒在教師的組織下會以歌舞的形式來向社會和家長們匯報自己學習這些古代經典的成績。
古老的學術、傳統成為如今的時尚。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當代人的為人處事,以至管理經營都可從源遠流長的國學中尋找智慧。從學齡前的孩子,到精心打造的企業管理者都能通過國學課堂感受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
從國內多家幼兒園了解到,關于國學學習,各個幼兒園沒有統一教材,由各園區自行安排。而將國學作為重要課程或特色開設的幼兒園在近年開始出現,武漢負責任人表示,“讓兒童及早接受安身立命典冊的教育,趁他們心靈純凈,記憶力的時候,接觸有價值的人類智慧的直接表露。”
作為目前國內的“中式”兒童教育連鎖機構,一直致力為0-12歲兒童提供國學潛能開發課程。該課程不僅幫助孩子學習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學習快速記憶和快速計算,開發智力潛能,更重要是能幫助孩子開發其人格潛能,讓他們好學上進、學而不倦、自控自治、謙讓有禮、孝親博愛、堅韌勇敢。這些的品德將成為孩子一生成長的心靈動力,取之不盡用之不。
另外為了使國學啟蒙教育變得喜聞樂見、,在課程中大量融入心理學和腦科學,以及現代科技手段,這些創新使得它成為國內外中國風的少兒課程體系,成為中式育兒的。現在各省市20個一線城市開有分館,曾被英國BBC、美國聯合通訊社等海外媒體跟蹤報道,曾被邀請參加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和**暑期兒童特別節目的專場演出。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有利的素材和營養為現代幼兒教育提供一種有益的補充,是創始人李廣斌的一貫想法。
從2006年8月在武昌大學城邊開出家后,以“中式早教”形象出現的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在武漢、大連等地開出7家,“小弟子”則從初的不到20名增加到了1000余名。“今天的幼兒教育太‘西化’了,我想從傳統文化中多給孩子一些‘為人’的教育。”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的李廣斌為此開發了一套包括識字、誦讀、速算、記憶、詞句對聯等在內的12門課程,其課程體系以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中國文化和兒童發展》課題組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為依據。李廣斌非常強調自己的創新,更像一個“私塾的改革派”。
有導師分析,我國現在的教育重成績,輕品德;重成才,輕人文。而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孟之道講求從小培養孩子的品德和禮儀,“知書”是為了“達禮”。但是完全沿用過去私塾教育的那一套也不行,應將現代教育形式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以求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是有益的嘗試。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兒童心理研究會理事周宗奎教授表示,傳統文化可以為兒童教育提供豐富多樣的內容和素材,它是人格培養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能幫助兒童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現實生活。是一個探索傳統文化與人格現代化關系的場所,它必須充分融入社會化概念,孩子可以在這里能得到很多的鍛煉。
通過多年市場運營,“”的運營、營銷、服務體系、培訓和督導體系已準備就緒。從2008年10月份開始,將正式逐步啟動各省市市場。我們將先在省會城市和沿海大的地級市中挑選部分合格的合作伙伴,共創事業。2009年6月份,已啟動海外市場。